工信部提醒及时设置SIM卡密码

现如今手机已经是人手必备的产品,很多人都不止一个了,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手机的功能非常强大,比如办理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的事情,诸如买菜买日常用品,只要在手机扫一扫就能支付,手机早就变成了“钱包”,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用户。但是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,用户的各种个人信息很可能泄露甚至“被贷款”。
近日就有报道反映不法分子偷盗个人手机后,在某政务APP窃取用户个人信息,进而申请网贷消费,造成用户财产损失的情况。该文引起网民对手机个人信息保护和财产安全的担忧。
工信部提到的情况,就是一个叫“老骆驼”的信息安全专家的家人手机被盗事件。手机被盗后,“老骆驼”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与犯罪团伙大战了N个回合,争分夺秒地抢夺资金“失地”,最终依然失败,信用卡被各种买卡、充值,银联被转账等等,可见,犯罪团伙的速度之快、手法之专业,就连安防专家都招架不住。
时代的发展逼得每个行业都得进行“技术升级”,小偷也是,偷不到现金了就偷手机,手机虽然不值多少钱,但所具备的移动支付功能及包含的账户信息就成了小偷的目标。
不法分子通过 “手机号 + 验证码”的弱验证方式获取用户信息,并以此更改服务密码,利用话术欺骗诱导电信企业客服人员将已挂失的电话卡进行解挂,利用部分网贷平台 “找回密码”的安全漏洞,重置用户支付密码骗取网贷资金,造成用户财产损失。
“老骆驼”就是被团队分工协作能力强、对业务流程非常熟悉的犯罪团伙击败。
(一)扒手偷到手机后,第一时间把SIM卡拔出来插到自己手机上,随便打个电话发个短信,就窃取到了失主的手机号码。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移给窝点的技术人员。
(二)抢在失主挂失手机号前,他们打开社保局的APP,点击忘记密码,选择短信验证码登陆,就打开了失主的电子社保卡账户。里面身份证号码、社保金融卡等银行卡信息一应俱全。
(三)此时失主挂失了手机号,以为解挂要本人拿着身份证去营业厅才能操作。事实上,一个电话就能解决。犯罪分子在作案前,已经把电信业务流程摸得一清二楚。因为他们有手机号与身份证号,再编个理由,就能解除挂失。
(四)犯罪团伙打电话给运营商客服,修改服务密码,然后配合短信验证码,把手机厂商的密码改掉,解锁屏幕,进入手机。
这样不法分子轻松就可以登陆微信、支付宝,注册新支付账号,快速绑卡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,用失主名义贷款,再购买虚拟卡币和网络充值成功套现!
手机丢失是不是非常的可怕呢?所以不管是手机用户还是电信运营商,都应该充分认识到保护手机安全的重要性,对不对?

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和财产,工信部要求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在涉及用户身份的敏感环节,不光要方便用户办理,还要强化安全防护,比如在对服务密码重置、已挂失的SIM卡解挂等操作时,要加强客服人员风险防范意识,警惕业务异常办理行为,提醒用户及时设置SIM卡密码,如若手机丢失,请及时挂失手机!
同时,工业和信息化部立即组织核查处理,于近日约谈了涉事电信企业相关负责人。据了解,用户手机被盗后未及时挂失电话卡,给不法分子留下了钻空子的空间。
此外,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议相关单位和企业及时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,并建议相关行业按照最小必要原则收集、存储、使用用户个人信息,对已收集存储的用户个人信息分级分类妥善保存。
手机信息安全防范技巧有哪些?归纳总结一下,手机丢失后办好这些事比报警更重要:
- 挂失手机卡
- 挂失银行卡、冻结手机网银、修改预留手机号
- 绑定支付宝的,打95188挂失
- 微信用户登录http://110.qq.com解除手机与微信的绑定
- 修改微博、微信、QQ等密码
- 平时应修改SIM卡初始PIN码
- 平时给手机设置屏幕锁
- 设置在锁屏状态下,无法看到短信验证码

常用号码:
中国移动10086
中国联通10010
中国电信10000
工商银行95588
农业银行95599
建设银行95533
中国银行95566
中信银行95558
交通银行95559
招商银行95555
民生银行95568
光大银行95595
华夏银行95577
浦发银行95528
广发银行95508